今年以来,江海区人社局充分发挥党建在普法宣传中的引领作用,创建“红色雁阵”人社党建品牌,实现党建与普法互促互进、同向同行,努力打通人社政策服务企业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动人社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健全工作机制,党建引领聚合力
强化党建引领,实施“三进一深化”工程,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延伸到普法最前沿,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深入企业、村(居)、园区,开展法治宣讲“上门服务”,深化“红色雁阵”工程提升人社治理效能。全局干部职工累计志愿服务企业、村(社区)超470人次,局领导带头入企收集政策宣讲、招聘、技能培训等需求80余次。
一是组建区街村三级法宣服务先锋队。以人社局业务股室为主体,各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维稳办和各村(居)网格员、就业协管员为核心,组成“人社送法”志愿服务队。结合工作需求,举办3期人社业务培训班,着力提升基层人社服务政策水平和经办能力。
二是打造线上线下普法阵地。重新调整局网站布局,新增“政策法规”栏目,分类别分重点发布人社政策文件,提升网络普法精准度。依托“1个区人力资源市场+3个街道党群服务中心+25个就业驿站”公共服务平台广泛发布“找工作”找政策”“邑码维权”等二维码,群众、企业通过扫描直接获取海量人社政策信息和政务服务。
三是实施“人社干部进千企”“人社服务进村居”“政策法规进园区”普惠工程。区人社局主要领导担任首席服务官带领全局百名干部职工分组对接联系区内一千家企业,帮助企业获得定制化政策指导。党员先锋志愿队一对一联系我区63个村(社区),及时解决群众实际问题。进园区开展“每月一主题”普法课堂宣讲,辐射区内在建工地、企业经营者、新业态劳动者等群体。
二、聚焦重点对象,精准普法勤宣讲
面对辖区14.6万劳动者,1.26万家用人单位,如何把群众、企业真正需要的人社政策精准宣传到位,必须抓住关键少数和重点群体。
一是聚焦“企业老板”和“新投产企业”。结合暖企活动,向重点企业派发人社政策文创台历1000本,让就业人才奖补政策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温情相伴。组织江海区新投产企业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专场对接活动,帮助企业解决人力资源问题的同时精准解答常见的用工难题,搭建政企沟通法治桥梁。
二是聚焦“重点帮扶群体”。发挥骑手之家、幸福邻里汇、就业驿站等服务平台作用,强化美团外卖、货拉拉等新业态平台企业监管,及早化解矛盾,保障新业态从业者权益。联合区民政局、区残联、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团区委等部门,针对性开展就业社保政策宣讲、招聘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服务,促进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残疾人、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三是推出“青锋献法”人社普法品牌。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形式推送群众需要的人社法规政策,全年举办就业指导下基层、高新区名企校园行“城市推介+岗位招聘+政策宣传”、安全应急科普体验活动、工伤预防线下知识竞赛、模拟仲裁庭审等宣传活动120余场,覆盖63个行政村(社区)、5860余家企业,惠及群众超1.8万人次。
三、提升普法效能,法治人社惠民生
江海区人社局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促进普法与业务工作融合,提升人社普法工作效能。2024年度,先后荣获区直机关‘四强’党支部、区“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履职示范奖”和“工作创新奖”等荣誉称号。
一是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挥基层网格员“哨兵”作用,为130余家企业提供全链条“体检”服务,精准疏通用工管理堵点难点,推动隐患问题就地解决。通过排查+普法+执法的方式调处化解劳资纠纷,实现98.9%的劳资纠纷都通过调处的方式有效化解。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获得省人社厅等四部门联合通报表扬。
二是促进稳定充分就业。2024年以来依法支出各项就业创业补贴455.45万元,惠及企业386家次、1977人次;全年累计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39场,提供招聘岗位2.6万余个,促进新增就业和再就业10061人次。
(供稿部门:政策法规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