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微博

手机版

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工作动态

(2021年乡村振兴简报第20期)点赞!广东乡村振兴百佳实践案例,江海区成功入选

文章来源:本网   更新时间:2021-11-09    浏览数:-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保护视力色:

分享到:

  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乡村振兴 广东答卷——广东乡村振兴百佳实践案例》,总结展现广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三年取得重大进展”工作成效。其中,我区“创建乡村博物馆 打造文化新基地”作为全市入选的4个案例之一,被编入“文化振兴 文明实践”部分,面向全省普及推广。

  据悉,为更好总结梳理全省推进乡村振兴进展情况,更好发挥改革创新、试点先行、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省乡村振兴向着“5年见到显著成效”目标奋力迈进,去年11月,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面向全省各地各部门征集党的十九大以来推进乡村振兴重大创新典型经验材料。经过初步遴选、实地走访、专家评议等历时近一年的评审环节,从征集的1200多个案例中,最终评选出“体制机制 党管三农”、“产业振兴 富民兴村”、“生态振兴 岭南风韵”、“人才振兴 粤才工程”、“文化振兴 文明实践”等十大类共100个典型实践案例,我区申报主创的案例《创建乡村博物馆 打造文化新基地》脱颖而出,成功入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江海区坚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坚持美丽乡村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并重,在大力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过程中,拆旧留旧,保留村庄原有风貌、乡土气息、乡愁乡恋等文化元素符号,保护好传统村落、传统建筑,加快塑造乡风文明新风貌,以文化建设为振兴凝神聚力,引领产业、组织、生态、人才振兴,赋予乡村振兴文化内涵。

  其中,外海街道五大祠通过收集外海明清时期的举人、进士旗杆石37块和100多名举子芳名录,建设了“聚贤坊”街道一级的博物馆。礼乐街道东红村将清理出的风车、石磨、煤油灯、渔船、纺织机、龙舟等千余件刻写东红乡村文化记忆的旧物件摆上陈列架,率先在全市创建8个乡村博物馆,打造文化新基地,赋予东红村文明实践新活力。以公益性的乡村博物馆为基础,将书法、绘画等以牌匾、墙绘、小品的方式融入村容村貌建设,对接当地童艺堡美术中心,打造一批乡村特色写生景点,建设东红村艺术写生基地,培育农村新业态,实现美丽乡村“流量变现”。未来,东红村将结合乡村博物馆、写生基地等文创项目建设,聘请专业团队研究探索如何在传统建筑中植入现代功能以满足现代人消费需求,进一步开发书画观光、农事体验、特色民宿、果蔬采摘基地等项目,走出传承发展农耕文明、促进乡村文化兴盛的路子。


20-1.jpg20-2.jpg

上图为省级、市级宣传报道


20-3.jpg20-4.jpg

上图为礼乐街道东红村博物馆


站内地图 | 联系方式 | 政务新媒体链接
本站版权所有:江门高新区管理委员会    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政府    
主办: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备案序号:粤ICP备05085609号    粤公网安备:44070402440715    
网站标识码:44070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