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江海区以链式拓展、全程服务、成果转化“三连招”,持续激活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活力,助力高新技术企业追高逐新、做大做强,辖区集聚近600家高新技术企业,连续四年蝉联全市首位,区域创新动能澎湃。
一是链式拓展,激活创新生态“一池春水”。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前沿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和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双创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全链条培育计划,持续壮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依托区内国家级孵化载体5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载体19家的全市首位优势,激活全区科技创新创业氛围,在孵初创企业超380家。聚焦“1+3+2”战略性产业链深度挖掘潜力优质企业,建立超520家企业的高企培育库,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近300家,存量高企中,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新材料三大高企技术领域企业占比近90%。
二是成果转化,点燃产业升级“新引擎”。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三年行动计划》,依托江海智慧安全应急联合实验室等平台,推动企业与五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对接。年内发布成果220项,调研需求36项,组织对接活动10次,推荐3项申报市重点项目。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共建“成果超市(江门专区)”,聚焦安全应急等产业领域打造转化平台,目前已围绕新材料、智能制造举办活动,形成24家企业需求清单,推动励福、汉宇等企业与先进院对接。
三是全程服务,筑牢高企培育“坚实根基”。构建“政策宣讲+走访辅导+初审指导+跟踪回访”的全周期服务体系。组织开展系列高企政策宣讲与辅导活动3场,邀请专家围绕高企认定的政策条件、申报流程、评审标准、案例分析、财务归集、知识产权、税收政策等难点问题解析,累计培训企业超100家。深化区街联动,对纳入高企培育库的520家企业逐一摸底,尤其是对今年需重新认定的276家企业由局领导分片带队,深入企业宣传政策、提振信心。截至7月底,共发动146家企业申报高企,确保符合条件企业应报尽报。组建高企专家服务团,认真开展企业申报材料预评审,严格审核研发投入、知识产权等核心指标,梳理问题并实时反馈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