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微博

手机版

发展和改革局

政府信息公开

江门高新区(江海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文章来源:本网   更新时间:2019-02-08 16:59    浏览数:-

字体大小:

【打印本页】

保护视力色:

分享到:


江门高新区(江海区)2018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

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9130日在江门市江海区

                                                                                               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江门市江海区发展改革和统计局局长


各位代表:

    我受江门高新区管委会、江海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江门高新区(江海区)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8年,我区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将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落到实处,紧紧围绕打造创新型经济主导的高水平高新区目标,制定了十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根据最新公布的国家高新区评价(试行)结果,在156家国家级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排名中,我区综合排名跃升至62,较去年上升2位,连续四年实现争先进位。

 (一)坚持目标导向,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升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多项经济指标在全市排名前列。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1.5亿元,增长8.4%,其中第一产业4.9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119.8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66.8亿元,增长2%,产业结构比重进一步优化为2.5:62.5:35;人均生产总值7.1万元,增长7.4%;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36%;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2.4亿元,增长12.4%;固定资产投资148.2亿元,增长18.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1亿元,增长2.4%;进出口总额256.6亿元,增长26.1%;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4亿元,增长11.7%

    (二)坚持产业为基,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项目落实年为抓手,把握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机遇,加强江深对接,构建优势互补产业群。全年新增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18家,新增母机制造企业5家,新签约装备制造业投资超1亿元项目8个。江海产业转移工业园获选为我省唯一泛珠三角区域工业和信息化合作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园区。依托江海产业转移工业园申报建立产业集聚发展区,积极打造产业链。全力推动龙头企业项目进展,优美科长信、科恒实业、崇达电路和科世得润等企业实现较快增长,2018年新增科恒实业列入市骨干企业名录。加速园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已正式投入运营,成为全国首个工业互联网实训基地,专注于机械加工行业垂直领域,配套高端制造业人才培养,推动区域高端制造业产业升级。广东华辉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光电子器件及其他电子器件制造项目、珠海全球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物联网创新智能产业中心项目陆续开工建设,聚焦高端机电装备、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及通讯三大产业集群逐步成形。

    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速。2018年,我区共安排重点项目116项,全年累计完成投资130.9亿元,投资完成率107.98%。其中,列入市重点项目范围的67项正式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8.35亿元,投资完成率138.71%,超时间进度38.71个百分点,投资完成率排名全市第二。

    精准招商取得亮眼成绩。激发产业招商、科技招商、服务企业、项目落地四个专责工作小组活力,实施敲门招商、精准招商、以商引商。强化落地为王理念,落实招商引资突破年部署,不断积蓄发展势能。今年以来,我区已成功签约42个工业项目,签约金额约250亿元,其中,投资额超10亿元的国机鑫辉新材料研发制造基地项目从签约到动工仅用23天,展现高新速度,多次获得市委主要领导高度赞扬。

    新旧动能抓住机遇接续转换。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引导,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强化企业自主创新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链向高端推进。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推进企业开展能源管理中心和体系建设,进一步推动企业建设高度柔性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2018年,全区进行技术改造备案企业63家,总投资7.1亿元,15家工业企业开展机器人应用新增机器人180,盘活闲置土地178.75亩,盘活闲置厂房3万平方米。

   (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后劲更加厚实

    完善平台建设打造优质服务体系。重点推进珠西创城核心基地、珠西云谷重点基地、智能云科工业互联网双创基地重点项目建设。目前,核心基地和重点基地建成超30万平方米创业创新载体,共引入项目近200个。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新增省级公共服务平台2个、小微企业签约服务机构6家。成功申报国家小微双创升级载体,江门高新区被认定为双创升级示范区,获得第一批专项资金2500万元。目前,我区共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8家,众创空间9家,比去年新增两家市级孵化器及三家市级众创空间。

     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加强与五邑大学合作共建江门市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项目,目前申请、引进大健康发明专利13件,已实现4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初步建成4个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与江门本地企业实现产学研合作10项以上。以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高新分中心和侨梦苑为驱动平台,为高端人才集聚提供更大舞台。成功申报创建江门高新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为江门市首家园区类博士后工作站,首期下设4个分站,新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7家。目前,全区博士后科研平台19家(含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园区分站4家、创新实践基地12家),比去年增长1.7倍,在站博士后人数达21名,增长4倍。

    着力高企培育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年研发经费支出(R&D)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36%,排名全市首位。全区专利申请量达2877件,同比增长39.86%。专利授权量1863件,同比增长50.85%。实施高企培育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冲刺,目前我区高企存量达273家,超额完成任务指标;省、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存量已达10家,市级工程中心存量达223家,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62%,超额完成指标,同时今年已实现产值5亿元以上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科技金融展翅助力实体经济。重新修订《江门高新区(江海区)鼓励企业改制与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管理暂行办法》,加大拟上市企业和后备企业的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和技术改造等的投入力度。继续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贷款贴息手段有效推动科技支行针对44个项目发放科技贷款金额约2.46亿元,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超700万元。深入探索开发政银保项目,实现我区主要商业银行挂牌科技支行全覆盖,有效推动信贷资源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倾斜。

   (四)坚持区域统筹,产城融合更趋协调

    产城人融合联动加速。编制出台《江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海区约定区域项目立项管理办法》,深入推动江门高新产业新城建设。多条市政道路建设展露新貌,中东路已完成并通车,龙湖路(东宁路-南山路)、云沁路(东宁路-南山路)、龙园路(云沁路-龙湖路)、景观东路、南山路(彩虹路-新港路)等项目顺利进展,三纵三横的城市骨干路网体系逐步搭建,产城人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春燕棉纺厂、江门船厂、新丰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等三旧改造项目进行得如火如荼。全力推进以江门东站为中心的中央商务区建设,江海广场裙楼、塔楼主体结构已完成,江海碧桂园凤凰酒店开业,府西小区轻轨综合体配套开发顺利,与中环广场商业圈、康城广场、江海怡景湾轻轨商业圈,星海湾、东汇城综合体商业圈和演艺中心商业圈等共同形成浓厚的商业氛围,拉动辖区第三产业、社会零售业发展。

    交通一体化网格逐步形成。2018年我区交通类重点项目共31项,各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南山路(江海路-五邑路)已完成征地任务,隧道施工全面铺开;会港大道开展路基建设;东海路改线、五邑路改造工程建设顺利开展;桥南大道(蓬江大桥江海一路)、新中大道(江翠路中沙路)、江翠路(江南路新中大道)等道路白改黑沥青路面改造项目已完工;釜山人行天桥项目正在开展主搭施工,江门纸厂人行天桥启动规划;高新区公共码头首期项目正在开展码头主体工程建设,码头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已完成验收。

    (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效凸显

     强化污染防治攻坚。麻园河、龙溪河及马鬃沙河黑臭水体治理全面进入施工阶段,目前已完成全长19公里30万立方米河道底泥清淤和三个配套排涝引水泵站建设,麻园河基本消除了重度黑臭,部分断面达到消除黑臭标准。高新综合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已进场施工,文昌沙水质净化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进展顺利,五邑路污水管网工程正在铺设污水管道,高新区(江海区)污水管网工程实施初步设计编制工作。大力开展城市双修行动和三个一千万内街小巷市政设施提升工程,依法查处小散乱污企业217家,关停搬迁近50家化工、玻璃、皮革、造纸、陶瓷等企业,加强城市扬尘治理,狠抓大气污染防控。深入贯彻落实河长制五清”(清违、清障、清淤、清漂、清污)专项行动,全区基本实现河道无成片垃圾、无行洪障碍、无非法排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为重点,狠抓三清三拆三整治环境整治行动,全区259个自然村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动工率100%。以秾稼生态园、长廊生态园等农业旅游示范项目为主导,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结合体验式田园农庄、农业公园、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醉美江门100。龙泉滘电排站、闪滘、南口电排站、南冲电排站顺利推进,农村重点易涝区整治工程取得初步成效。大力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落实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与改革补助项目,多措并举以科技促进农业发展。

     构建绿色生态体系。城央绿廊各项建设任务顺利推进,完成金辉路(东宁路-南山路)、云沁东路、信义路、府西小区道路绿化升级工程,全力推进建筑外立面(胜利大桥至活力路段)改造和四道贯通(胜利大桥至江门大桥段),城市道路绿化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央绿廊打造成效初显。城市体育公园在社区进一步延伸和拓展,新建成10万平方米的龙溪湖社区体育公园,文体广场增至64个,直接服务惠民。抓好白水带森林公园(龙头公园)建设和管理,继续推动村居公园建设,新建改建8个村(社区)公园高标准实施厕所革命,顺利完成新建27座和升级改造62座的任务。完成银泉垃圾中转站和外海中东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并启用,全区现有一级垃圾中转站39个,二级垃圾中转站2个,垃圾收集网络基本实现全区覆盖。已完成龙溪湖公园、江海一路、江南市场、胜利南路停车场建设,江海区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一期)顺利竣工,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六)坚持民生为本,发展成果更多共享

     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三二一工程三所公办学校已经全部正式投入使用,提供小学学位6000多个。中路小学、礼乐中心小学教学楼投入使用,麻园中学运动场改造顺利完工。区博物馆和图书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全区62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面达标。区文化馆免费开放力度加大,惠及8000多人次。继续推进十分钟文化圈建设,在广场大明星常态化举行的基础上增设阅动人生图书馆文化沙龙活动,丰富文化惠民活动内容。组织开展爱文明”“小手牵大手共创文明城”“健走马拉松等创文品牌大型活动35场次、各类社区活动630多场,累计参与群众超4万人次。

    医疗卫生服务开辟新起点。加强硬件建设和技术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医联体龙头作用,持续深化医改。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完成急救中心建设,礼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项目加快基建建设,32个村级卫生站规范化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有序铺开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加强疫情防控。推进职业健康监管,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民生保障踏上新征程。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区城镇、农村低保人均提高到每月800元,困难残疾人均生活补贴标准提高到每年1890元。继续开展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结对帮扶工作,我区最后48户城镇精准扶贫家庭全部实现脱贫。重点推进新增的造血式产业项目——礼乐扶贫工作坊,预计可帮扶30户贫困户,20户低保户,每户每年可增收5000元。大力开展广西崇左大新县扶贫工作,目前已帮助大新县17个贫困村实现脱贫。创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示范区,持续开展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工作,形成了政府+党员+企业+社会组织儿童关怀服务体系,每月组织至少3场关怀活动。全力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严厉打击恶意欠薪行为。稳步推进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工作,选定12个工作试点,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走在前列。创新慈善公益活动新形式,举办慈善公益活动启动仪式,共接收认捐善款达1682万元。首次举办慈善公益项目评选大赛,评定出5个慈善公益定向项目,覆盖困难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群体。

     社会治理水平取得新成效。成功申报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把推进农村社区治理行动纳入十二项三年计划,以围绕创新三社联动体制机制,强化三社联动服务能力为实验主题,选定12个工作试点村(社区),开展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工作,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进一步增强社会治理整体防控能力,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攻坚战,加强平安江海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示范区。继续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进一步提高社会矛盾化解能力,信访工作连续两年获得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市、区)殊荣。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今年以来,全区没有发生一般生产安全死亡事故和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开展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切实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七)坚持深化改革,发展活力有效释放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推动我区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充分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扩大承诺制改革试点范围,大力推行先承诺后审批、边建边批容缺审批的项目管理模式,目前,我区已有15个项目签订了承诺书,办理容缺审批12项,顺利完成市下达的任务。继续推进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推行法人类行政审批一窗通办改革,优化税收征管服务,动态调整“1+3”清单,完善公平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建设,在全市率先出台区级工作方案。全力开展数字政府综合改革,减费提速,优化服务质量。复制推广证照分离改革,成为全市唯一一个进行复制推广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做法的地区。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取消162项证明事项。创新商事登记模式,大力推广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启动新一轮多证合一改革,在之前十五证合一基础上,推行二十八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大大地压缩了办证时间和简化办证手续。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至关重要的一年,我区经济顶住下行压力,保持了社会经济平稳发展势头,成绩来之不易。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外部环境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国内经济正处于调整优化结构和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下行压力犹存,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依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工业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点支撑不足,投资潜力有待进一步激发,生态环境质量仍需持续改善和社会民生事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等方面。对于这些短板问题,我们要坚定信心决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高度重视,积极应对。

     二、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意见

       2019年是践行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年,我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勇担当、敢作为,以省委、市委系列全会、区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为指导,逐步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高质量发展制度框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融入大湾区建设、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勇当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排头兵,为打造创新型经济主导的高水平高新区努力奋斗。

结合我区发展实际,提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7.8%

——人均生产总值增长6.7%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

——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7%

——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3.5%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聚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做强产业支撑,推动实体经济蓬勃发展。贯彻落实市委工业立市招商引资突破年战略部署,坚持工业强区提振实体经济,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一步强化项目落地为王,把项目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不断推动建设提速、推进产业平台提质。深化以亩产论英雄理念,在持续不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从能耗、排污等方面实行更加严格的指标绩效评价,倒逼企业走科学发展之路。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助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德昌电机、优美科加快建设,力争早日投产。加大掌握核心技术的骨干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推进大冶摩托等企业应用智能测控装置、江益磁材等企业进行高效电机改造,推动龙头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加快产业升级,促进传统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积极推进企业进行节能技改,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支持重点用能企业挖掘节能潜力,加大技改投入力度,通过股权投资、贷款贴息、事后奖补等方式,推动工业企业实施智能化和设备更新等项目。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支技能精湛、素质优秀的高新工匠人才队伍,为产业升级提供技能人才支撑。全力推动科世德润、量子高科、奇德新材料等增资扩产项目加快进程。加快加速园工业互联网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企业上云智能建造基地,推动园区提质增效。严格淘汰落后产能,继续做好高能耗、高污染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和转型升级,扩大优质增量供给。

     坚持科学招商,持续提高专业化招商水平。四支招商专责队伍加强主动对接广州、深圳、港澳等核心城市,择优承接溢出资源。继续围绕优美科、电机产业城等龙头企业引进上下游产业链项目,加快培育高端机电制造、新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及通信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进一步优化总体规划和产业空间布局,加快推进清退工业企业留白、村级工业园、集体留用地连片整合、连片开发,提升招商引资成效。以总部经济为招商主战场,深入靶向招商、主动招商、定点招商,招得准也要招得稳,围绕重大招商项目攻城拔寨,加快倍量电子、华夏光彩、麦克韦尔等招商项目供地落户,推进中电能源、国机鑫辉等17个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强大的产业集群。

     (二)围绕科技创新融合,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强化平台建设,激发创新活力。加强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汇集和链接创新资源,完善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探索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有效利用模式,形成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实现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增强对全市的辐射带动能力。狠抓高企培育和高企认定工作,不断壮大高企数量和规模,推动高企挂牌上市,坚持数量扩张与质量提升并重、提高创新能力与壮大企业规模并重,实施高企树标提质行动计划,引导企业研发投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持续推动产业研发机构建设,保持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做优存量,做大增量,进一步提高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推动孵化育成体系提质增效,加快高新创智城等创新型产业载体建设,力争新增更多家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大力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及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建设。

    加强高校对接,吸引优秀高端人才。深化与五邑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对接,推进高新区与大院大校的区域合作。重点加强江门大健康国际创新研究院、泛亚生物工程与健康建设,引导和支持研究院建设成为省、市级新型研发机构,推动科技成果产业转化和创新发展。贯彻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完善引才育才政策体系,打造聚集人才发展平台,积极做好侨青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依托侨梦苑平台,吸引侨界青年精英、留学归国高层次人才落户我区创新创业发展,加强和规范博士后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高新分中心、江门高新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用,推动我区人才培育工作取得新突破。

    科金产融合发展,合力打出组合拳。加快江门高新区科技和金融结合示范区建设,探索科技与金融对接的新机制,推动科技支行、各股权交易中心的深度合作,继续探索推出更多特色的融资产品,重点推进政银保融资贷款项目,优化政银保合作机制,面向全区科技支行着力放大政策的覆盖面。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积极发动有条件的企业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接,完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助推我区的科技创新发展。

   (三)围绕区域统筹联动,合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搭建现代化交通网络,汇聚辐射能力。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现代综合交通网,加快推进深茂铁路(江海段)征地工作,大力推动五邑路、会港大道、南山路和东海路改线工程,全面开展一行路、礼东路、礼乐路工程建设。做好釜山人行天桥、江门纸厂人行天桥工程建设。加快高新区公共码头建设,完善区内园区配套设施的建设施工,促进区域交通畅达。

    深化产城融合,驱动城市配套更加完善。进一步推进融商务文化、工业遗存、运动休闲和总部经济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央绿廊建设,创造高质量宜居环境。加快江门高新产业新城建设,完善中央商务区配套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都市格局。继续推进春燕棉纺厂、江门船厂等三旧改造项目加快建设,加快下沙水上人家棚户区搬迁改造。做好园区管理工作,大力盘活闲置厂房,提高土地有效使用率,力促园区扩能增效。

    引领乡村振兴,创建最美示范区。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为重点,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全域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农村卫生管理机制,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投放收集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长效管护机制,有效衔接生活污水处理。实施半城半绿工程,大力打造和谐美丽乡村示范典范区,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推动村级工业园、农村自留用地提质增效,优化农业结构,大力推进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优先绿色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态环境。推进城市双修行动,加大城市微改造力度。加快城市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程,推动沿河截污管网建设、河道扩宽护岸、生态修复,确保2019年底全面消除龙溪河、麻园河黑臭水体,水质环境明显改善。继续深化河长制,以河长制一河一策、智慧河长为抓手,全面提高河湖管理的精细化,不断强化河湖岸线生态环境整治。加快礼乐南冲电排站工程建设,完成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加快推进南口电排站、闪滘电排站、礼东电排站工程建设,切实提高我区排涝能力。深化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继续推动村居公园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品质。持续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巩固文明城市成果。

    (四)围绕民生福祉改善,接力推动社会事业进步

    打造优质品牌,推动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打造三二一工程标杆性、示范性学校,着力创建省、市、区优质特色品牌学校。推进名师工程建设,培育和引进优质民办学校,推动我区教育质量提升。完成博物馆启用,继续完善文化馆、文化站建设,将白水带体育公园打造成全市最大的体育公园。办好我区首届乡村旅游文化节、葡萄音乐节、龙狮文化节、辉煌七十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市民文化节等活动,提高文化品牌活动影响力。

    持续深化医改,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力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推进医联体建设,建立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改善医疗机构管理水平。加快推进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大楼升级改造,完成礼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装修及设备设施配置,并投入使用。加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好妇幼保健工作力度,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提高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鼓励支持优质社会资本办医,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打造便捷的十五分钟医疗保障服务网络。

    补短板织密网,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底线民生保障水平,持续开展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结对帮扶工作,扶贫线与低保线两线合一长效帮扶机制工作。加强长者饭堂建设,增强村(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深化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险、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等改革任务,推进社会保险基金安全运行。重点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推行仲裁要素式办案,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夯实平安基础,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稳步推进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工作,完成12个试点村(社区)建设,总结工作经验并在全区铺开建设工作。实施平安江海六大工程,将法治建设工程列为首要工作,继续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增强社会治安整体防控能力。进一步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攻坚战,形成严打和重点整治长效机制,加强治安监控视频系统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示范区。大力推进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发挥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示范区示范作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大风险管控和监管执法力度,坚持从源头抓起,切实加强事故防控工作,严密防范和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精准有效防范化解社会风险,加大对恶意欠薪行为的打击力度,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切实做好安保维稳工作,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深入开展打私、打假、打传、统计、物价、查无、外侨、对台、档案、方志、人防、国防、双拥、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等各项工作,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五)围绕发展环境优化,强力破解改革难题

    以深化经济改革为主线,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坚持以企业和项目需求为导向,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化承诺制委托制清单制改革,配套容缺审批等措施,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推动政府自我革命,职能由审批向服务转变,激发市场活力。扎实推进征管体制改革,完善健全税收共治格局,持续优化辖区税收营商环境。加快开展全程电子化工商登记,开通全程电子化绿色通道受理窗口,切实提升登记注册便利化水平。大力推动证照分离改革备案制工作,逐步建立规范诚信、简化高效、监管配套完善的食品药品审批新模式。全面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工作,推行信用奖惩、一键搞定便捷模式,搭建信用联合奖惩一张网。深化价格改革、金融创新改革、投融资、公共资源等制度改革。

     明确行政体制改革方向,主动适应发展新形势。统筹推进机构改革,完善政府治理的组织架构。规范行政行为、优化办事流程,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推进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规范行政流程、行为、时限和裁量权,加快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政务公开水平,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改革环境。

     各位代表,做好2019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人大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为实现新的目标,促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


站内地图 | 联系方式 | 政务新媒体链接
本站版权所有:江门高新区管理委员会    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政府    
主办:江门市江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备案序号:粤ICP备05085609号    粤公网安备:44070402440715    
网站标识码:4407040001